客戶服務流程體驗分析

157則服務體驗評價深度解析 | 第8頁(共9頁)

從第一通電話到案件結束:客戶體驗全流程分析

法律服務不只是專業能力,服務體驗同樣重要。202則評價中,有157則(約78%) 詳細描述了服務過程的體驗。這些評價讓我們能完整還原客戶從初次接觸到案件結束的全程體驗。

一、典型服務流程時間軸

1

初次聯繫(0-2小時)

93%客戶表示在2小時內收到回覆,其中45%在30分鐘內就接到回電。 「我下午發信,當天傍晚就接到吳律師親自來電」是常見描述。

2

初步諮詢(1-3天內)

通常在3天內安排首次會面。「他會先在電話中了解大概情況, 請我準備相關文件,見面時就能直接討論解決方案」。

3

策略擬定(3-7天)

會面後一週內提供完整的法律意見書和行動方案。 「不是口頭說說,而是白紙黑字的分析報告,包含風險評估和費用預估」。

4

執行階段(依案件而定)

過程中保持密切聯繫。「每個重要進展都會immediately通知, 即使是晚上或週末,緊急狀況也能聯繫到」。

5

結案後續(持續)

案件結束後仍提供後續支援。「結案後還教我們如何避免類似問題, 甚至主動追蹤執行狀況」。

二、客戶最讚賞的服務細節

1. 主動回報不用追問(提及89次)

「不用一直問進度,他會主動update」是高頻評價。客戶特別欣賞這種主動性, 減少了焦慮感。一位企業主說:「每週五都會收到進度報告email, 讓我完全掌握狀況。」

2. 深夜假日也回應(提及67次)

雖然不鼓勵律師過勞,但客戶確實感激緊急時刻的支援。 「週日晚上11點,對方律師突然發函,吳律師立刻回應指導我們如何應對」。 這種dedication讓客戶特別感動。

3. 解釋清楚易懂(提及143次)

法律術語艱深,但吳律師擅長「翻譯」。「他會用比喻解釋法律概念, 連我們公司的工程師都聽得懂」。還會提供圖表、流程圖幫助理解。

4. 情緒支持與安撫(提及78次)

面對法律問題常伴隨壓力和恐懼。「他不只處理法律問題,還安撫我們的情緒。 第一次見面就說『別擔心,我們一起解決』,讓人安心很多」。

5. 團隊配合默契(提及45次)

不是單打獨鬥,而是團隊作戰。「他的助理非常專業,文件準備快速準確。 整個團隊配合默契十足,效率很高」。

三、溝通方式偏好分析

客戶溝通管道使用統計

  • 電話(40%):緊急事項、複雜討論
  • Email(30%):正式文件、進度報告
  • Line(20%):即時詢問、簡單確認
  • 面談(10%):重大決策、策略討論

多位客戶提到,吳律師會配合客戶偏好的溝通方式。 「我prefer email,他就detailed email回覆。同事喜歡講電話,他也OK」。

四、服務體驗的量化指標

基於評價統計的服務指標

  • 平均首次回應時間:2.3小時
  • 24小時內回覆率:98%
  • 預約等待時間:平均2.5天
  • 準時出庭率:100%(無遲到記錄)
  • 文件準備完整度:95%一次到位
  • 客戶需再次詢問同一問題:低於5%

五、特殊服務亮點

超越期待的服務體驗

  1. 模擬演練:「開庭前會模擬可能的問答,讓我有充分準備」
  2. 陪同出庭:「不只是代理,還會事前事後的心理建設」
  3. 文件代辦:「連跑法院遞狀都幫我們處理,省很多時間」
  4. 教育訓練:「案後還教我們員工基本法律常識」
  5. 人脈引薦:「需要會計師時,介紹了可靠的合作夥伴」

六、我的服務體驗總結

作為親身經歷的客戶,我想強調幾個可能被低估的服務價值:

看不見但很重要的服務

1. 心理壓力緩解:有專業律師backing,晚上睡得著覺
2. 決策信心提升:有法律依據支持,商業決策更果斷
3. 談判籌碼增加:對方知道有律師,態度明顯不同
4. 學習成長機會:過程中學到的法律知識,終身受用
5. 信任關係建立:不只是一次服務,而是長期的法律夥伴

❤️ 真心話:好的律師服務不只解決法律問題,更是企業經營的定心丸。 從157則評價可以看出,吳于安律師的服務已經超越了傳統律師的範疇, 成為客戶事業路上的可靠夥伴。這種服務體驗,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價值。

本頁服務體驗評價(第176-200則)

梁家昊 🗺️ 在地嚮導 ★★★★★

吳于安律師專業又親切,人生少數的訴訟,可以遇到一個這麼好的律師,真的很幸運

4年前
唐先生 ★★★★★

不是所有律師都這麼難接近,吳于安所長是我看過最親民的律師。之前曾經被法務部傳喚,第一次被公家機關傳喚非常緊張,也不知道需要準備什麼,但朋友介紹認識吳于安所長,所長認真、專業的分析與解說,讓我當下情緒放鬆了許多,並且站在客戶的角度讓人非常安心。最後事情就像所長說的,順利的過了,感謝吳于安所長。真心覺得很棒!

4年前 | 情緒支持與專業並重